Intellectual Property

海鷗 vs 瑞士:製錶智慧財產權的衝突

Seagull vs Switzerland: A Clash of Watchmaking IP

原文由 Alonzo Tang 發表於 Watchcrunch.com

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全球最大的鐘錶珠寶展之一—巴塞爾國際鐘錶珠寶展在瑞士舉行。該展會每年吸引超過2000個參展品牌。除了是企業展現實力的舞台,更是一個“戰場”,而“武器”就是參展企業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專利證書。

透過經歷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天津海鷗表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展壯大,攻克了鐘錶界的「三大經典技術」。產品有12個系列、200多個品種,其中80%以上為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專利擁有量居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如今,海鷗集團已做好進軍全球高端鐘錶舞台的準備,自信地面對國內外競爭。

海鷗集團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讓我們回顧一下「海鷗三項國際智慧財產權訴訟勝利」背後的故事。

4小時內危機

敲響了警鐘

作為中國手錶品牌的代表, 海鷗手錶 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每年都會參加巴塞爾博覽會。然而,2008年的巴塞爾鐘錶展卻給海鷗集團全體員工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從此深入人心。

當時,博覽會依技術標準分為6個展區。國際鐘錶界同行對中國製錶能力評價不高,海鷗被分配到技術水準最低的第六展區。然而,正是在這個區域,海鷗展示了一款自主研發的雙陀飛輪腕錶,立即吸引了各方的目光,展位上擠滿了前來諮詢、洽談業務的國際客戶。

然而,2008年4月6日下午3點,海鷗展位突然出現了四位神秘訪客,其中包括巴塞爾博覽會智慧財產權委員會的三名官員和瑞士弗勒里耶集團的一名獨立製錶商。他指控海鷗展出的雙陀飛輪腕錶侵犯了其專利技術。他們不僅要求海鷗立即停止展示這款手錶,還要求提取樣品進行調查。這使得剛與海鷗洽談訂單的客戶立即終止商談,待命。

時任海鷗集團總經理的王德明正在與客戶洽談業務,聽到這個消息,立刻緊張起來。他知道失敗的後果將是可怕的。首先,該產品將被下架,對方保留一年內進一步訴訟的權利,專利侵權可能會導致巨額賠償。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聲譽將受到極大損害,失去兩年參加巴塞爾鐘錶展的機會。

海鷗方面並沒有處理此類事情的經驗。王德明立即與海鷗香港、海鷗瑞士的負責人商討對策。他們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1、堅決不讓對方拿走手錶; 2、王德明暫時不會直接聯絡對方,在沒有得出準確結論之前不會簽署對方的任何文件; 3.立即聯絡香港合夥人葉仁利指定律師並通知中國鐘錶協會。

很快,律師答應前來答辯,大約20分鐘後到達。同時,海鷗展位的反對者加大壓力,要求海鷗在15分鐘內交出雙陀飛輪腕錶,否則組委會有權通知警方協助強行拆除腕錶。

海鷗工作人員向組委會轉達了瑞士律師即將抵達的消息,委員會得知此事後態度更加克制。在得知瑞士律師即將到來後,他們將手錶交接截止日期延長至當地時間下午 5 點。

在等待律師的同時,海鷗積極準備辯護。侯桂林副總經理多次向馬光利副總經理、專案負責人周文霞、法律顧問詢問手錶專利狀況,指導他們蒐集證據。

現為海鷗輪總工程師的周文霞回憶起當天緊張的氣氛,感受最深的就是「緊急狀況」。事件發生在中國時間晚上9點左右,當時她正要休息。突然馬廣利喊她趕緊去公司。得知發生的事情后,她倒吸一口氣,但很快又平靜下來。她非常堅定,他們不會輸。侯桂林一邊搭計程車趕往公司,一邊不斷地發海外短信詢問:“你確定嗎?”周文霞想:我們自主研發的產品並沒有抄襲他們的任何東西。我們甚至之前沒有見過他們的產品,所以肯定沒有問題。她斬釘截鐵地回答:「雙陀飛輪應該沒有侵權問題,尤其是最關鍵的『差動機構』沒有問題…」當她到達工廠時,由於是下班時間,辦公大樓已經鎖上了。她得先找保全開門,技術人員才能進去,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大家都跑到辦公室。但對於準備所需的材料,團隊在等待期間已經與律師進行了複核。大家齊心協力,盡快找到證據。

大洋彼岸,下午4點20分,律師抵達。在得知海鷗雙陀飛輪手錶擁有中國專利,且展會團隊有專利副本後,律師告訴王德明:“簽署一份委託書,指定我作為你的代表進行抗辯。”

下午5時30分,海鷗展覽團隊收到了中國寄來的國防物資。經過仔細對比,律師更有自信了,因為海鷗的雙陀飛輪與原告的專利有著根本的結構和外觀差異。律師隨後去找海鷗的技術骨幹應訴。

當時的首席鑑定師是弗勒里耶集團旗下寶珀品牌的一位鐘錶專家。他透過透明部件檢查了海鷗有爭議的手錶。隨著時間的流逝,海鷗的前線和後台人員焦急地等待結果。周文霞記得那天幾乎徹夜未眠。

晚上7點左右,鑑定結果出來了。裁決書是用法文寫的,海鷗的現場工作人員看不懂,只能看律師的表情。仔細閱讀判決書後,律師緊鎖的眉頭放鬆了下來,轉身告訴大家:“我們可以喝香檳了。”問題解決後,海鷗員工終於鬆了一口氣。

檢查發現三個關鍵點:1、手錶完全由機械能驅動(1個主發條); 2.動力源驅動精密齒輪(包括1個大盤及2個小盤)直接顯示時間; 3. 兩個陀飛輪擒縱機構和兩個夾緊機構建立時基。基於這些最關鍵的“兩個陀飛輪擒縱機構和兩個夾緊機構”,鑑定小組認定海鷗訴爭雙陀飛輪產品中不存在原告專利的核心特徵。因此,展示爭議手錶並不違反瑞士專利保護法。

2008年海鷗巴塞爾侵權案從應訴到勝訴歷時4小時,成為國內鐘錶品牌在國外智慧財產權糾紛中獲勝的經典案例。海鷗從這次不幸中受益,在全球同行面前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中國鐘錶協會隨後透露,這是中國鐘錶產業的首例訴訟勝訴,先前的案件都以產品下架和賠償為結果。這場勝利鼓舞了國內製錶商的士氣。

開始工作前先磨利你的工具

正當國內製錶商歡慶之際,這場勝利卻為海鷗敲響了警鐘。周文霞回憶起這件事,心裡感到不安。 “當時我的信心來自於我們原創的技術,沒有抄襲,但現在來看,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不夠。”她首先逐漸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有地域限制。其他國家可能存在類似的設計,因此非侵權意圖並不保證差異。其次,專利申請有很多技術。一些智慧財產權的權利要求範圍非常廣泛。誇張地說,申請四輪平板平台專利是一種汽車,將會侵犯後來根據這項廣泛權利要求設計的所有內燃汽車、電動車和其他汽車。

張明2008年之前從事技術工作,2008年巴塞爾展後,她調到海鷗智慧財產權辦公室,專門負責智慧財產權工作。正是這起“官司”,促使海鷗的智慧財產權工作向系統化拓展。張明記得,當時他們背負著「巨額債務」。許多技術人員根本沒有想到要申請智慧財產權專利,也不知道如何申請,導致原本可以申請專利的結構和設計沒有受到保護。一些已批准的專利因未繳納維護費而失效。張明自己也有很多東西要學習,需要熟悉國內智慧財產權法律和國際慣例。海鷗在巴塞爾的勝利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中國和天津智慧財產權部門對海鷗給予了大力支持。

智慧財產局首先審查了近年來所有新的結構和設計草案,不僅檢查了中國國家智慧財產局的系統,還與歐洲專利局的數據進行了比較。對於具有專利潛力的未公開設計,立即提交了申請。對於仍在設計中的產品,如果發現類似的現有專利,會立即通知設計者修改方案。

很快,海鷗就嚐到了專利的好處。當地時間2011年3月29日上午10點,瑞士公司TF Est. 1968投訴Seagull展示的同軸陀飛輪產品以及「CO-AXIAL」的使用侵犯了他們的權利。由於無法挑剔技術或外觀,競爭對手訴諸商標。

組委會要求相關證據和資料在當日下午6點截止日期內提交。當時,已經是下午5點40分了。現場工作人員根據專業知識和經驗判斷,「CO-AXIAL」只是字典中對「同軸」的通用英文描述。該商標依靠「CO-AXIAL」與其他諸多元素結合,海鷗公司不可能構成侵權。隨後團隊瘋狂搜尋學術文獻證據,最終找到了一篇1970年代英國作家的文章,使用了“CO-AXIAL”,而歐米茄的商標是本世紀初的。他們迅速地準備了一份書面聲明,並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給委員會。同時,請天津市傳真補充資料,為一審判決後進一步上訴做好準備。

第二天,展會組委會智慧財產權委員會做出了對海鷗有利的裁決。

經過這次“官司”,海鷗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更加全面,尤其是在商標方面。在啟動展前預警系統時,工作人員也查閱了瑞士商標資料庫。現在海鷗要求所有新產品都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設計專利和商標。海鷗於1999年申請了第一個專利,截至2008年3月參加巴塞爾展時,已累計申請148件,其中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41件,國際專利0件。截至2017年底,海鷗已累計申請1,053件,其中發明專利105件,實用新型256件,海外申請22件。累計獲授權965項,其中發明專利67項,實用新型244項。

為更好化解風險,2017年3月1日,海鷗與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簽約,成為國內首家投保「境外展會智慧財產權糾紛法律費用」的企業。

發展尖端技術需要自力更生

天津海鷗表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第一表」的誕生地,現有員工2,000餘人,其中高階專業技術人員約佔10%。憑藉這樣的人才,海鷗已經具備了年產500萬枚機械機芯和30萬隻手錶成品的能力。尤其是海鷗在機芯設計和製造方面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並逐漸獲得國際認可。海鷗技術中心於2009年被認定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011年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海鷗工業設計中心於2013年被認定為國家級中心。

在海鷗技術中心主任趙國旺看來,發展尖端核心技術是企業成長的基礎與信條。

2005年初,趙國旺開始了海鷗三問腕錶的研發設計。設計稿花了七、八個月才完成,但樣品製作卻沒有成功。為什麼?處理無法實現。某齒輪採用內齒,齒距0.1mm,表面光潔度要求高,超出了當時海鷗的設備精度。生產出來的零件太粗糙,無法使用。手動打磨可以嗎?什麼手動工具可以比0.1mm更薄?連針也更粗了。所以進展就停滯在那裡了。

為了升級產品線,海鷗斥巨資引進新設備,採用0.03毫米細線切割零件,每個零件成本超過100元。樣品製作完畢,趙國旺焦急地在工匠面前盤旋:100元一個,100元一個…

三問腕錶研發成功後,趙國旺致力於研發集三問、日曆與陀飛輪功能於一體的超複雜機芯。臨近最後的設計衝刺,領導安排他獨自一人在山腳下的村屋住了兩個月,專心畫圖。最終全套圖紙共300頁。一般情況下,圖面完成後,設計、製圖、校對、標準化、審核、審核、分別辦理。但這套圖紙是趙國王一人負責的,每張圖紙上有五十多個相互關聯的參數,不熟悉的人看不懂。他必須親自反覆驗證數據,並最終負責組裝。幸運的是,依照圖面製造的200多種型號、總計435個零件一次組裝成功。

取得這項成功後,海鷗並沒有固步自封,繼續銳意進取。海鷗的設計團隊深思熟慮:海鷗的三問錶於2006年推出,三問錶於2007年推出;瑞士製錶商花了100年才有這樣的進步,而我們只花了1年。看起來很了不起,但是原創性在哪裡呢?

於是,創造前所未有的產品成為海鷗的共識。另一份自動報時手錶的設計概要落在了趙國王的辦公桌上。自動報時表會自動報時,而問表則需要手動操作。由於結構限制,傳統的自動報時手錶報時的順序與問表非常不同。海鷗這次的挑戰是讓自動報時腕錶依照三問報時的順序報時。這單一的改變需要重置複雜的內部機制。設計於 2010 年開始,最初的圖紙花了四年才完成,包含 500 多個零件。樣品生產於 2014 年開始,目前仍在完善中,尚未推出市場。

企業為何要投入如此多的人力、財力、物力進行技術開發和專利保護?難道只是為了賺快錢嗎?顯然不是。人們在 海鷗 明白任何具有前瞻性的技術創新都很難被當前的市場消化。其經濟效益可能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實現。因此,他們踏實地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嘗試、不斷犯錯。這是海鷗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他們「熱衷於」虧本創新?企業在建立品牌價值上不斷進步和探索,不是“賠錢”,而是長期的“策略投資”。它決定了企業的地位。這就是海鷗的企業文化。不能只看短期收益。這是很難實現的。正如趙國旺所說:「今天回想起來,這場奮鬥奠定了海鷗的核心競爭力。但回想那時,我們只想做出讓世界震驚的產品。除了'信仰',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