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機械表時,最常被提及的規格之一是機芯頻率,通常以每小時振動數 (vph) 或赫茲 (Hz) 表示。機芯設計的這一關鍵方面影響計時精度、動力儲備和整體耐用性。無論您是鐘錶愛好者、收藏家還是想要購買機械鐘錶的人,了解手錶機芯頻率都可以幫助您做出明智的決定。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手錶機芯頻率的意義、它如何影響性能以及現代鐘錶學中使用的各種頻率。
手錶機芯頻率是多少?
簡單來說,機芯頻率是指手錶的擺輪每小時振動的次數。這種振盪決定了擒縱機構釋放能量來驅動齒輪的頻率,最終控制指針的運動。
頻率以每小時振動次數 (vph) 或赫茲 (Hz) 來衡量,1 Hz 相當於每秒振動兩次。這個數字直接影響秒針移動的平穩程度以及手錶長時間走時的準確度。
21,600 vph(3 Hz)-擺輪每秒振動六次。
28,800 vph(4 Hz)-擺輪每秒振動八次。
36,000 vph(5 Hz)-擺輪每秒振動十次。
常見運動頻率及其特點
機械錶機芯通常以下列頻率之一運作:
18,000 vph(2.5 Hz):傳統懷錶和一些早期的手錶採用這種相對較低的頻率。 18,000 vph 的手錶具有明顯較慢的走時頻率,因此更容易調節和維護。
21,600 vph(3 Hz):許多老式和現代機械表中都存在這種頻率,它在壽命和精度之間實現了平衡。它常見於入門到中級的自動機芯。
28,800 vph(4 Hz):28,800 vph 是現代手錶中最常見的頻率,可提供出色的計時精度和平穩的秒針移動,同時保持合理的能量效率。
36,000 vph(5 Hz):高頻機芯,例如 Zenith El Primero 和 Grand Seiko 中的機芯,透過增加頻率來提高準確性,儘管代價是磨損和功耗更大。
超過 36,000 vph:一些品牌透過超高頻率突破界限。例如,泰格豪雅 Mikrograph(360,000 vph / 50 Hz)可實現 1/100 秒的精度,主要用於計時碼表而不是連續計時。
頻率如何影響手錶性能
1.準確度和精確度
較高的頻率通常可以提高計時精度,因為它們可以減少外部幹擾的影響。以 36,000 vph 振動的機芯比以 18,000 vph 振動的機芯更能有效地平均化微小誤差。然而,實現高精度不僅取決於頻率——機芯設計、材料品質和適當的調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動力儲存
更高的頻率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因為它們需要擺輪更頻繁地振盪。這通常會導致動力儲備縮短,除非透過改進主發條或先進的潤滑技術來彌補。例如,高頻手錶通常需要更大的發條盒或更有效率的擒縱機構來維持可接受的動力儲備。
3. 磨損和耐用性
隨著頻率的增加,機械應力也會增加。高振頻機芯的零件會遭受更多的摩擦和磨損,因此需要優質的材料和精密的工程設計來確保其使用壽命。這就是為什麼與標準 3 Hz 或 4 Hz 機芯相比,超高頻率的手錶通常需要更頻繁的維修。
為您的手錶選擇合適的頻率
對於收藏家和愛好者來說,了解機芯頻率有助於選擇符合他們需求的鐘錶。如果你優先考慮:
長壽和傳統工藝-較低的頻率(18,000-21,600 vph)是理想的。這些機芯通常更耐用,並且不需要頻繁維修。
性能平衡,秒針運動流暢 - 28,800 vph 是現代豪華手錶的標準選擇,提供準確性、耐用性和動力效率的最佳組合。
運動或高階鐘錶的極致精度-高振頻機芯(36,000 vph 或更高)可能值得考慮,特別是對於要求瞬間精度的計時碼錶。
延長動力儲存-由於高頻機芯消耗更多動力,因此設計用於長動力儲存的手錶通常使用 21,600 vph 或 28,800 vph 來平衡效率和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