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世紀以來,鑽石一直是奢華、財富和精緻的象徵。當與精湛的製錶工藝相結合時,鑲鑽鐘錶成為奢華與精準的終極體現。從歐洲皇室第一塊鑲嵌寶石的懷錶到如今鑲嵌鑽石的高科技機械傑作,鑽石手錶有著交織著藝術、創新和地位的迷人歷史。
起源:鑽石手錶的誕生(16至18世紀)
用寶石裝飾鐘錶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當時懷錶成為歐洲貴族的流行配件。這些早期的手錶不僅是實用的計時儀器,也是用來展示財富和聲望的奢華裝飾。珠寶商和鐘錶匠合作創造出精美的作品,其特點是精緻的金工、琺瑯細節和鑽石裝飾。
有記錄的最早的鑲鑽手錶之一是16 世紀末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製作的,伊麗莎白一世是一位以熱愛華麗珠寶而聞名的君主。這款手錶鑲嵌著檯面切割的鑽石和紅寶石,象徵著她統治時期的輝煌。然而,這些早期的設計優先考慮了美觀性而非準確性——由於動作不準確,每天會浪費很多時間。
到了17 世紀,懷錶已發展成為可隨身攜帶的藝術奇蹟。為薩克森強人奧古斯特製作的德勒斯登綠鑽石懷錶(約 1720 年)成為了一個傳奇。其 41 克拉綠鑽石鑲嵌在玫瑰式切割白鑽石和祖母綠之中,體現了巴洛克風格的奢華。這些作品是外交禮物,透過其純粹的華麗鞏固了聯盟。
啟蒙時代:精準與奢華的碰撞(18-19世紀)

18 世紀標誌著製錶業將科學嚴謹性與裝飾藝術融為一體的轉捩點。現代鐘錶之父亞伯拉罕-路易·寶璣 (Abraham-Louis Breguet)推出了 Montre à Tact (1799),這是一款帶有鑲滿鑽石的錶殼的觸摸錶,可以進行謹慎的計時。瑪麗安托瓦內特等貴族客戶青睞這些作品,因為它們融合了低調與奢華。
19 世紀,由於南非金伯利礦和明亮式切割等切割技術的進步,鑽石變得普及起來。維多利亞女王推廣了哀悼手錶,將黑鑽石和縟瑪瑙嵌入鐘錶中,以隱藏頭髮或微型肖像。這些感傷的設計反映了那個時代對死亡和記憶的迷戀。
1886 年,蒂芙尼公司 (Tiffany & Co.)發明了蒂芙尼鑲嵌 (Tiffany Setting),徹底革新了珠寶業。蒂芙尼鑲嵌是一種六爪鑲嵌技術,可以托起鑽石,最大限度地反射光線。儘管該技術最初是為戒指設計的,但它很快就被用於裝飾手錶錶圈,將鐘錶變成了鍍金時代精英們的璀璨配件。
裝飾藝術:現代主義魅力(1920 年代至 1930 年代)
裝飾藝術時代以大膽的幾何形狀和技術創新重新定義了鑽石手錶。卡地亞作為先驅,將鐘錶技術與高級珠寶融為一體。 1928 年卡地亞神秘鐘錶,其鑽石彷彿懸浮在水晶之上,成為幻覺的象徵。它的繼任者 Tank Louis Cartier 在其矩形錶殼上鑲嵌著長方形切割鑽石,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光滑對稱性。
女性解放進一步塑造了設計。隨著女性進入職場,手錶取代了吊飾錶。 Van Cleef & Arpels 的 Cadenas (1935)——一款帶有鑽石鋪鑲鏈節的鎖形手錶——象徵著獨立,其鎖孔圖案暗示著秘密和賦權。
戰後奢華:聚光燈下的鑽石(1950 年代至 1980 年代)
20 世紀中葉,鑽石成為好萊塢魅力和經濟復甦的代名詞。勞力士 1945 年推出的 Datejust 逐漸演變為寶石鑲嵌的畫布,並在 20 世紀 70 年代的“Stella Dial”版本中達到頂峰。這些腕錶飾有彩虹色藍寶石和鑽石,佩戴在伊麗莎白泰勒和保羅紐曼的手腕上,將鐘錶學與名人文化融為一體。
1972 年,傑拉德·尊達 (Gerald Genta) 以愛彼皇家橡樹腕錶重新定義了運動腕錶,其八角形錶圈後來鑲有長方形鑽石。 20 世紀 80 年代,華爾街巨頭們佩戴的「Jumbo」錶款因其大膽融合的鋼鐵和閃光而成為身份的象徵。
同時,伯爵突破界限,推出世界上最薄的機械機芯 12P,並置於鑲鑽錶殼內。這些手錶的厚度僅比硬幣薄一點點,展示了精湛的技術以及寶石鑲嵌藝術。
現代時代:創新與道德(21世紀)
如今,鑽石鑲嵌將傳統與尖端技術完美結合。雷射切割使格拉夫等品牌能夠雕刻鈦金屬錶殼,實現鑽石的無縫集成,而百達翡麗的 Nautilus 7118/1300R-001 則採用梵克雅寶的隱形鑲嵌技術,打造出閃閃發光的無爪表面。
如今,道德奢侈品推動創新。 Chopard 的 Green Carpet 系列採用區塊鏈追蹤的鑽石,而實驗室培育的寶石則提供無負擔的光彩。
海鷗等新興品牌對瑞士的主導地位發起了挑戰。 鑽石之星陀飛輪腕錶採用雪花鑲嵌鑽石和飛行陀飛輪,以親民的價格展現了瑞士精湛的工藝,體現了中國鐘錶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為什麼是鑽石?永恆的魅力
精湛技藝的象徵:在手錶上鑲嵌鑽石需要微米等級的精度。每顆寶石都必須完美對齊,且不影響機芯的完整性——全球只有不到 100 名工匠能夠實現這一壯舉。
光的隱喻:鑽石折射光線,映射出手錶的滴答聲,如同時間與永恆之間的舞蹈。
文化貨幣:從莫臥兒皇帝的 turra(頭巾裝飾)到 Jay-Z 的「冰晶」勞力士,鑽石超越時代,成為成功的普遍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