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不僅是報時的工具,更是文化、歷史和工藝的體現。 海鷗天像中華萬年曆陀飛輪腕錶是體現中國豐富的天文和鐘錶文化遺產的傑作。它融合了中國古代天學元素,包括蘇州石刻天文圖、中國十二地支時間系統、二十四節氣和二十八宿。每個元素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並被精心融入這款非凡時計的設計中。
蘇州石刻天文圖:了解中國古代星空的一扇窗戶
蘇州石刻天文圖是中國古代天文知識的傑出代表,它被刻在石頭上並保存了幾個世紀。圖分為兩部分:上半部為圓形天象圖,下半部為說明文字。頂部刻有“天文圖”字樣。該星盤直徑約91.5厘米,採用中國傳統的「蓋圖」天體測繪方法,以北天極為中心。
在圖上繪製的三個同心圓內:
- 內圈(直徑:19.9 公分)代表從北緯 35° 左右始終可見的天空區域。
- 中間的圓圈(直徑:52.5公分)對應於天赤道。
- 外圓(直徑:85 公分)定義了從該緯度可見的天空的邊界。
從中心向外輻射出二十八條線,標誌著二十八宿,即中國天體系統的關鍵劃分。除此之外,附加註釋還提供了有關月亮宿的位置、十二個兩小時週期(十二“辰”)以及稱為“分野”的基本天文領土對應系統的數據。
分野是中國古代將天象與地理區域連結起來的體系。它將不同的星座分配給特定的地區、國家或王國,將政治實體的命運與天體運動連結起來。這種信仰在帝國治理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天文觀測常常被用來解釋預兆,並根據天體運動預測不同地區的命運。因此,蘇州石刻天文圖不僅是航海、觀測的工具,也是星象解讀、政治決策的重要依據。
該圖還記錄了1,400多顆恆星、銀河系的詳細描繪以及黃道(太陽在天空中的視野路徑)。這種複雜的測繪技術不僅指導了天文學家,而且在導航和計時方面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海鷗天象中國曆法陀飛輪腕錶從這張古老的星象圖中汲取靈感,將其天體主題融入錶盤的設計中,創造出令人著迷的天象圖。
中國十二地支計時系統:獨特的鐘錶方法
在採用現代計時法之前,中國使用獨特的十二小時制,稱為地支。該系統將一整天劃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持續兩個現代小時。每個時期都與一個地支和一個十二生肖動物有關:
- 子(鼠)—晚上 11 點 - 凌晨 1 點
- 醜(牛)—凌晨 1 點 - 凌晨 3 點
- 陰(虎)-凌晨 3 點 - 5 點
- 毛(兔)-早上 5 點 - 早上 7 點
- 辰 (龍) – 早上 7 點 - 9 點
- Si (蛇) – 上午 9 點 - 上午 11 點
- 午(馬)– 上午 11 點 - 下午 1 點
- 羊 下午 1 點 - 下午 3 點
- 申(猴)-下午 3 點 - 下午 5 點
- 雞 – 下午 5 點 - 下午 7 點
- 戌(狗)—晚上 7 點 - 9 點
- 亥(豬)-晚上 9 點 - 11 點
它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約公元前 1600-1046 年) ,甲骨文揭示了該系統的早期形式。到了周朝(公元前 1046-256 年) ,地支已係統地融入中國宇宙學和曆法科學。
十二地支最初與木星十二年的軌道周期相關,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木星的運行週期並將其作為曆法的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分支也與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農曆的十二個月以及中國十二生肖聯繫在一起。
在中國傳統玄學中,每個地支對應特定的時辰、方向和元素。該系統廣泛應用於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包括算命、風水、傳統醫學和歷史時代的命名慣例。地支與中國思想的深度融合反映了該文明對計時和宇宙觀的複雜方法。
該計時系統以天體觀測為基礎,並用於中國古代的水鐘和日晷。 海鷗天象錶復興了這個傳統,以地支為基礎顯示時間,在古老智慧與現代鐘錶技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二十四節氣:古代農業曆法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陰陽曆中所使用的一套複雜的系統。每個節氣代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關鍵階段,指導農業活動和季節變化。這個制度建立於2000多年前,至今仍是中國文化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個節氣都是由太陽在黃道上每隔 15 度的位置決定的,也就是太陽全年在天空中運行的視野路徑。與主要基於月球週期的傳統農曆相比,該系統提供了一種更準確地追蹤季節變化的方法。
這些條款包括:
- 立春-標誌著春天的開始。 (2月3日至5日左右)
- 雨水-表示降雨增加。 (2月18日至20日左右)
- 驚蟄-冬眠的昆蟲甦醒過來。 (3月5日至7日左右)
- 春分-白天和黑夜相等。 (3月20日至22日左右)
- 穀雨——農作物豐沛的降雨。 (4月19日至21日左右)
- 立夏(Summer Begins)-夏季的開始。 (5月5日至7日左右)
- 小滿——莊稼長得飽滿,但尚未成熟。 (5月20日至22日左右)
- 芒種-種植穀物的時間。 (6月5日至7日左右)
- 夏至——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 (6月20日至22日左右)
- 小暑-炎熱季節的開始。 (7月6日至8日左右)
- 大暑——夏季炎熱的高峰。 (7月22日至24日左右)
- 立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 (8月7日至9日左右)
- 處暑-炎熱消退。 (8月22日至24日左右)
- 白露(White Dew)-露水開始出現。 (9月7日至9日左右)
- 秋分——晝夜平分。 (9月22日至24日左右)
- 寒露——溫度較低。 (10月7日至9日左右)
- 霜降 – 霜開始形成。 (10月22日至24日左右)
- 立冬-冬天的開始。 (11月7日至9日左右)
- 小雪——小雪。 (11月22日至24日左右)
- 大雪(Major Snow)-大雪。 (12月6日至8日左右)
- 冬至——一年中日照最短的一天。 (12月21日至23日左右)
- 小寒——寒冷加劇。 (1月5日至7日左右)
- 大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1月20日至22日左右)
海鷗天象腕錶將二十四節氣融入設計之中,讓配戴者與古老的季節韻律相連結。
二十八宿:中國天文學的星空圖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天文學和占星術的一個基本面,它作為一個天體坐標系,映射了月亮相對於恆星的運動。這些宿將天球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與農曆月份的特定日子相對應。該系統用於占卜、農業規劃和導航,數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傳統宇宙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些宿命深深融入了古代中國社會:
- 計時:月亮在宿星中的移動被用來追蹤時間,每個部分對應一個特定的農曆日。
- 占星術與命運計算:人們相信宅邸內月亮的位置會影響命運,指導皇帝的決定和個人的星座運勢。
- 農業和季節週期:農民依靠宅邸來預測降雨、霜凍和其他對種植和收穫至關重要的季節變化。
- 航海:中國水手使用樓閣作為天象標記來引導長途航行,特別是在南中國海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
透過結合這些天體標記,海鷗天象表不僅可以報時,還可以作為便攜式宇宙鐘,頌揚中國豐富的天文遺產。每個錶盤都體現了星星和時間的複雜排列,體現了中國古代觀星者的智慧和精準。
二十八宿又分為四大宿
- 四象,代表天空中的不同方向:
- 東方青龍-象徵春天和成長,這群星宿掌管東方天空。
- 玄武-北方的玄武代表冬天和忍耐,與穩定和長壽有關。
- 西方白虎-與秋天和戰爭有關,西方宅邸象徵力量和勇氣。
- 南方的朱雀-與夏天和繁榮有關,這些南方的宅邸體現了熱情和變革。

透過結合這些天體標記,海鷗天象表不僅可以報時,還可以作為便攜式宇宙鐘,頌揚中國豐富的天文遺產。